来源:雪球App,作者: 快乐赌狗,(https://xueqiu.com/2343333539/301057459)
一年多前看胡百精的《说服与认同》时,从信息传播的角度写了一篇《聊聊信息损耗问题》,当时提到,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的语言表达、传播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信息损耗,春秋笔法、辞不达意、断章取义几乎是常态。
而最近读的《黑天鹅》中,塔布勒则从大脑的信息储存、信息处理角度解读人类的“快思考”本能,读到这部分时让我觉得之前这篇文章的分析视角可以再拿来想想——即人类大脑的很多习惯性行为,都源自于人类的大脑在追求【有限的能量下实现信息的高效输入、存储、输出、传输】。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能量】、【信息】在人类大脑这个物质载体上的相互关系问题。
这个分析视角,其实源自于大家听得比较多的一句话:“物质、能量和信息是自然界的三大要素”,原话来自于控制论鼻祖维纳。
那维纳到底是怎么解读能量、信息、物质(人类生命体)之间的关系的呢?
我先引用几点维纳在他的名著《人有人的用处》中维纳阐述的几个非常重要的观点:
1.从信息角度而言,人和机器都只是信息理论的一个部分,都是信息的物质载体,从通讯和信息处理而言,人向机器发布命令和人向人发布命令,本质并无不同。
2.我们的生命就是一个控制的过程,要降低系统的天然的混乱度,要和熵增做斗争。
3.我们的生命通过开放来吸收能量,把我们变成一个负熵和熵减系统,使其有秩序。控制就是追求熵减,建立所期望的秩序。
4.信息是系统状态的组织程度或有序程度的标志。
太深奥,我来尝试胡乱理解一下皮毛。
首先这里面涉及到“熵”的概念。“熵”是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的度量,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在一个孤立系统中间,如果没有外力做功,那么它的总混乱度就会不断增长。没有外力做功,世界上一切的孤立系统都是熵增的。薛定谔在他的著作《生命是什么》中提出了“负熵而生”的观点,即生命是一个负熵系统。
翻译过来,就是我们这个生命体,吸收能量,在能量支撑下保持细胞有序运作。
那为啥一定要有序运作呢?因为无序运作的生命体都灭绝了。例如细胞胡乱组合形成的弱鸡生物被更强大的生物吃掉了。再例如绵羊不讲秩序跑到老虎领地玩耍,那就死掉了。
那细胞如何有序运作呢?需要依赖信息。信息分两类:
A.一类是先天信息——DNA载体上的信息,它直接通过遗传方式高效传输给下一代,让下一代生命细胞直接以DNA上的信息进行组织,DNA上的信息是世代祖辈几百万年来通过消耗无数的能量和客观世界互动(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后保存下来的最精华的部分。
B.第二类是后天信息——生命降临后和客观世界互动过程中获取的信息。这部分信息需要生命体从客观世界去获取、输入、提取、使用。
这么一拆解,信息在我看来,是生命体和客观世界互动的本质媒介。无论是DNA上的信息还是后天的信息,这些信息保障我们能够和客观世界以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互动。否则可能就灭亡了。例如前面提到的,绵羊掌握老虎会吃人的信息,否则它把老虎当朋友去老虎家里做客,早就成为了灭绝物种。
以上过程,总结一下,就是【生命获取能量——吸收利用信息——实现系统控制(有序)——安全的生存于世】。
由于能量的有限性,导致我们必须进化出各种高效实现信息输入、存储、输出、传输的方法。大脑一直做高强度复杂计算的情况下,大家都感受过那有多累吧?
太晚了,要有序睡觉了,否则细胞要无序衰亡了。先记录到这里。